来源: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
走进中越边关广西靖西市,在岳圩镇怀光村肯屯,难滩河蜿蜒而过,灌溉着两岸绵延无际的烟田。河流在拐过几个山口之后流入越南,百转千回,又从德天瀑布回归祖国,形成归春河。
这片流域有着靖西最好的3万亩烟田。因为推广K良种烟草种植,增强了当地脱贫的信心。据了解,靖西市全年烟农户均售烟收入达7.57万元,同比增长34.75%。以种烟为载体,帮助多户烟农解决了生计致富和就业问题。
在靖西新靖镇常富村那旺屯烤房群,热泵空气能密集烤房的机声轰隆运作,这是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得科技进步奖的自主技术设备。烤房里,片片烘烤得金黄的烟叶悬挂其中,烟香扑鼻而来。这片烤房群有50座烤房,实施“采烤一体化”专业化烘烤模式,由合作社组织,专业烘烤师负责烘烤操作、合作社互助组采收队负责成熟采收,形成“采收-运输-鲜烟分类-编(夹)烟-上炕-烘烤-回潮-下炕-去青杂-打捆堆放”的服务模式。
年,靖西全面推进“1+N”“采烤一体化”“采烤分一体化”的精细专业化烘烤,全市共聘用烘烤师人,服务面积5.2万亩,烘烤干烟量约12.8万担。
“我在年就开始种烤烟了,但K品种今年是第一次种,面对这个‘娇贵的小子’我们遇到的难题不少,幸好有技术人员每个生产节点前都对我们进行技术培训,今年烤出来的烟质比云烟87品种好,能卖好价钱。”岳圩镇烟农黄元实说道。
烤烟是靖西市产业扶贫“三种一养”的主导产业。近三年来,靖西市烤烟收购金额超过5亿元,烟草特产税收入1.1亿元,共有户贫困户种烟脱贫摘帽,烟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.8万元。
“靖西烤烟生产所取得的成效离不开广西中烟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,我市通过种植2.92万亩的K品种,带动土地流转,劳务输出,消费扶贫和‘烟叶+多元生产’等,每20亩烤烟可带动1-2户贫困户脱贫,今年预计带动贫困户脱贫户,烟农收入1.2亿元。”靖西烤烟生产办公室主任吴丰说。
在靖西市新靖镇亮表村小晚屯,一栋小洋房前的院落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。这是弄亮合作社晚巷互助组的“小组之家”。而小洋楼正是组长黄绍军种烟、烤烟挣出来的“香烟楼”,门上还挂着“烤烟生产文明户”的牌匾,互助组成立以来,他便带领15名组员种植亩烟叶增收致富。
“比去年种植其他品种每亩增收元左右,首先是新品种种植各类补贴比其他品种多约元每亩,然后今年烤后烟叶黄烟率高,等级结构好,均价预计提高1元/公斤以上,同时烤后单叶重增加,每亩产量起码增加10公斤左右,最终每亩起码增收元左右。”黄绍军高兴地说。(文/陈自林陶海游)